手機是現代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無論在家中、餐廳、路邊抑或搭乘交通工具,我們都可以看到低頭族的出現。雖說手機提供人們許多便利,但也讓人們產生距離。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於2011年將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意即手機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雖然證據不足,但還是建議人們儘量減少使用手機。所謂的致癌物,真的是指手機嗎?使用手機究竟會不會提高患癌的風險?
儘管這個問題反復被問,但似乎沒有獲得一個標準答案,主要是因為各項研究結果上產生相互矛盾。美國國家毒理學計畫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發布一項為期 10 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公老鼠暴露於行動手機中使用高頻率射頻輻射將罹患癌性心臟腫瘤,這也表示行動裝置對生物存有一定的風險,但此項研究還不足以證明行動裝置對人類有直接的影響。此研究主要是測試一個普遍的假設,即手機射頻輻射究竟會否導致癌症或其他不利的健康影響,因為這種類型的輻射仍然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打破化學關鍵。
根據《環境與公衛期刊》的一份報告顯示,使用手機會增加換上腦癌的風險。這項研究檢視英國從1995年的腦癌病例,每年平均1250起病例,逐漸變成一年有3000起。當個人使用手機時,位於最靠近手機天線的身體組織比遠離天線的身體部位接收更多的暴露量。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膠質母細胞瘤主要位於大腦的前額葉與顳葉一帶,靠近耳朵和額頭,因此推測有可能是手機所發出的輻射所造成。
手機輻射本身可能不會導致癌症,但長期暴露在輻射下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而其它原因也有可能導致癌症。由於大眾廣泛使用手機,即使癌症風險小,但也會對公共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特別是現在的小朋友常常使用手機玩遊戲、觀看影片,這對兒童將造成極大的危害。專家也建議,使用手機通話時盡量遠離頭部,可以使用耳機、擴音器或是選擇傳送簡訊。
更多遠離輻射方法,可參閲:低頭族看過來!從日常生活中遠離輻射!
圖片/資料來源:互聯網
Facebook: 香港.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