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診事件每天都在發生,這不能只怪醫生判斷失誤造成,倘若病患沒有如實告知病情也會錯過治療黃金時期。根據美國醫學會統計,每年因誤診而造成病患死亡的人數高達八萬人。這些人爲的失誤,若換成機器來代替,由機器來診斷病患的健康狀況,是否可以減少誤診情況?
隨著科技的蓬勃與發達,市面上已經有一些人工智能 (AI)技術或軟件,可用作測試人體狀況。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項科學研究,針對不同皮膚狀況,從皮膚癌到蚊蟲叮咬的圖片,用AI技術進行一項測試。測試顯示,它對皮膚上黑色素瘤的診斷正確率,比經驗豐富的皮膚科醫生還高。目前市面上已有AI系統能診斷出由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或眼血管並發症等症狀。
爲何說AI可以有效改善醫療系統的不足
病患挂號看診,等了那麽久才見醫生2分鐘,相信這種情況幾乎都會遇到。醫生需要花大量時間判讀病歷與影像,縮短與病人互動問診的時間。最後,醫生疲憊過勞、病人也得不到關懷,造成醫病關係緊張。在一些設備較先進的醫院裡,已經備有智能機器量身高、體重與血壓。這些機器還會對使用者發出指令,並在短時間内整理出病患的資料,大大縮短逐一檢查的時間及人力資源,減輕醫療人員的負擔。有了AI的輔助,醫生可以更加準確地診斷病情,在最短時間内安排治療。其他AI工具在從電鏡掃描中識別出癌症,或從一般的健康數據中預測患心髒病的概率等方面,也已經大顯身手。
AI在醫療保健中扮演著比專家更為重要的角色,AI將會幫助和提高臨床醫生的工作,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同時優化醫生的工作流程。
圖片/資料來源:互聯網
Facebook: 香港.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