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嘴,就是用來安撫寶寶,是替代媽媽奶頭給予寶寶口感上的滿足與安慰。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市場上也推出了電子版奶嘴?電子版奶嘴竟然可以鎮住扭計的寶寶?

非也!「電子奶嘴」指的就是電子產品。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度發出有關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指引,建議1歲及以下嬰兒應完全遠離電子屏幕,4歲以前的兒童觀看電子屏幕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衛生署還警告說,在年幼時過度使用電子屏幕會損害眼睛和骨骼的發育,並對運動攝入和人際關係技巧產生負面影響。

香港衛生部發現,年齡小於一歲的幼兒經常被喂食「電子奶嘴」,近年的調查數據更是三年前的五倍。據該部門調查顯示,使用 「電子奶嘴」的家庭引致更多的家庭爭吵,這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影響及成長發展。在民意調查中,許多家長在孩子未滿一歲以前就讓孩子接觸 「電子奶嘴」。

醫生警告說,這種習慣可能會阻礙兒童眼睛和骨骼的發育,減少他們的運動量,使他們的溝通能力與人際關係能力下降,還會導致他們過於依賴電子商品。

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多觀察世界、接觸他人,從而發展語言、學習及社交的能力。若幼年時缺乏社交及語言機會,問題在進入幼稚園就會變得明顯。電子產品為吸引孩子,顏色、圖像和音效多數較誇張,長期使用後,文字化的課堂資料會變得相對單調,他們便不會感興趣。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的孩子會較不合群、也較難專注學習。

關掉手機,多接觸戶外活動
學生健康服務社區醫學顧問鍾偉雄博士表示,多年以來科技的發展讓電子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因此幼兒接觸電子產品的趨勢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這種趨勢背後所帶來的問題,並為家長和老師提供良好的建議。

鍾博士也說道, 他可以理解父母用「電子奶嘴」來安撫孩子的用意,但卻沒有控制讓孩子接觸的時間。孩子必須在成長階段多與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互動,以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應該樹立一個好榜樣,減少使用電子產品並鼓勵與孩子一起多接觸戶外活動,並建議孩子們應該在6歲時才開始使用設備,並建議幼兒每天只需15到30分鐘。

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為什麼更多的香港兒童有心理健康問題
無可否認,部分電子產品具有學習價值,但父母還是得控制電子奶嘴的使用時間,不建議讓孩子過早接觸此類的電子產品。

一些市場調查還發現,現有13%的小學生每天花超過3小時在互聯網上,這比2014年(2.6%)的數據高出5倍。在成人的調查中,有32%的人承認因爲成謎於互聯網而影響睡眠時間,39%的人認爲學業成績也因爲互聯網而受影響,51%的人更表示家庭爭吵也因此而提升。

六歲以前的孩子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不應超過一小時。建議家長可與孩子訂立規則,如做好功課、幫忙做家務、吃飯後可玩一小時手機。吃飯時、入睡前是嚴禁手機的時刻。同時也可以制訂家中的「無手機區」,如書桌、飯桌、睡房等。可以的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應在一旁陪伴及指導。

資料來源:互聯網
Facebook: 香港.保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