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呆症又被稱為失智症。失智症描述一組嚴重影響記憶、思維和社交能力的症狀,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失智症不算是一種疾病,症狀通常包括記憶力下降。但請你放心,記憶力下將並不足以證明患有失智症。失智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老年症狀之一。若患上失智症,在日常生活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認知上的變化
失憶、通常是由配偶或其他人注意到的
溝通或用詞困難
視覺和空間能力障礙,如開車時迷路
推理或解決問題的困難
處理複雜任務困難
計劃和組織方面有困難
協調及運動功能障礙
困惑和迷失方向

心理上的變化
性格突變
開始變得抑鬱,焦慮,出現幻覺
不得體的行為
偏執

思維不清的情況,不一定是失智症
類似於失智症的症狀可能是發燒或身體對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引起的。多發性硬化症或其他由身體免疫系統影響的神經細胞引起的病症也會導致大腦渾渾噩噩。

代謝問題和內分泌異常 – 甲狀腺疾病,低血糖(低血糖),鈉或鈣過少或過多,或吸收維生素B-12有問題的人可能會出現類似癡呆的症狀或其他性格變化。

營養不良常見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脫水(身體水分不足),缺乏維生素B-1;飲食中缺乏足夠的維生素B-6,B-12,E和銅也會導致昏昏沉沉。

中毒 – 接觸重金屬(如鉛)和其他有毒物質(如殺蟲劑),以及娛樂性藥物或酗酒都會導致失智症的症狀。症狀會隨著治療而有所改善。

缺氧 – 當身體器官或體内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會造成睡眠暫停呼吸、哮喘、心臟病發作。

打麻將可以預防失智症嗎?
打麻將不代表賭錢。隨着時間及不同地區文化發展,麻將的玩法及規則有所不同,常見有廣東麻將、台灣麻將、日本麻將、美國麻將等等。麻將是智力遊戲,需要玩家的專注力、記憶力、計劃能力及計算能力。晚輩可向長輩們學習、討教“過兩招”也可以增進感情。長者將麻將遊戲視為能改善認知發展,有助記憶力及保持頭腦清醒。透過麻將遊戲訓練,玩家能更有效及快速於日常生活中作決定及反應。雖然打麻將可訓練腦力,但也不能一坐就坐好幾個小時,也要起來多活動。

失智症也開始越來越年輕化。而桌游是近年來盛行的游戲之一,玩家都是年輕人居多。桌游的種類與主題越來越多:科幻、驚悚、推理等等。玩桌游可讓我們暫時遠離電子產品(如手機)和網絡,專注於游戲進展。西方主題桌游的游戲人數可達4人以上,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同輩玩一場桌游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還可以互相研究游戲戰略。除了主題類的桌游,傳統式的圍棋、中國象棋、西洋棋等等都屬於桌游類,父母親可教導孩子們如何下棋,再從中講解下棋的要領,不讓對方察覺自己的戰術,內心卻暗自推敲對方出手,是一種高度推理性的遊戲,進而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與耐心,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更多失智症相關文章,可參閲:
「排毒之王」酪梨,預防失智症!
小心!年紀輕輕就腦袋當機,元兇就是它!
英格蘭最主要死亡原因是失智症?有這些症狀你要小心了!

資料來源:互聯網
Facebook: 香港.保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