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在傳統觀念裏是爲了解決在老年階段的經濟和生活有所依靠問題,亦泛指養育子女以防往後老了無依無靠。到了21世紀,傳統的社會觀念未必適用於現今的社會。科技發展蓬勃,外界的誘惑與社會問題越來越多。 城市居住環境限制、子女教育、未來通脹、未來與兒媳關系、啃老文化等等,將年老後的飲食起居交托給孩子也不一定會有保障。

「長命百歲」是每個人的心願,到了一定的年齡身體也會開始亮紅燈。若孩子孝順,就算花光積蓄也會想盡辦法醫治,若生了個不孝子豈不是兩頭不到岸?老齡化的速度逐年增長,醫療護理通脹增長,給家人增加了很多負擔。根據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在未來的30年,65歲以上的長者比例將會比2017年的17%增長至34%。

理財的重要性
規劃就是為將來做打算,制定計劃方案去執行以達成目標。而財務規劃就是將個人現有的財務狀況進行系統化的規劃、管理、執行和檢討,合理安排資產和負債,以實現個人生活目標以及達到個人生活滿足的一個過程。理財與財務管理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圈子。理財規劃總離不開「記賬」、「投資」、「買保險」,更有許多人會認爲平常都已經不夠錢花了,哪來多餘的錢投資、買保險?

現時生活貨物通脹,大家都只會盲目地賺錢,讓自己三餐溫飽。在為生活打拼的同時,許多人也忽略了「理財」的重要性。「天有不測之風雲」,在社會上打拼了這麽多年,依舊有許多人在緊急的情況下也拿不出5000元應急。現時的年輕人賺錢不容易,存錢更不容易。自己已經快要養不起自己,作爲父母的,靠孩子養老也變成不可靠的方法;不得不為自己的老年做打算。

如今市面上有許多保險計劃是針對退休生活而設的。以30歲的夫婦來舉例,這裡介紹市面上的其中2項保險計劃。

計劃A
每個月從雙方的工資裏拿出共6000元,選購一項爲期8年的保險分紅計劃,在25年後就可以滾存退保現金總資產達100萬元。若選擇不退保,也可自由選擇轉為年金方式運作退休。

計劃B
若夫婦兩已有一筆資本(約50萬元),可選擇一些高靈活性、每月固收債劵的基金。平均回報率約5-9% (每年平均7%復利滾存 ),25年後就增長5倍(可超過200萬元),第25年每月收取14,794元固收現金利息。

另外,若經濟允許,A + B 方法同時進行更雙得益彰。有20%的客戶透露,他們只求投資組合有足夠每月現金利息入到銀行戶口應付開支。

「現今社會賺的比花的還要低,什麼都貴。孩子要供自己、供老婆孩子、還要供樓,以後老了都不敢指望孩子會養我。」的確,現在的長輩都擔心自己會被棄養。人一旦過了50歲就會漸漸衰老、體弱多病。孩子自己都吃不飽,哪來多餘的錢來爲自己醫病。病情嚴重的話,可能還需要生活上的輔助器具,如輪椅、步行輔助、特制的家具等。就算住養老院,也有分私立與公立,相對的費用與服務品質一定有所不同。 所以說,靠兒女長大後給自己安排周全,不如多存錢。身上有錢,就算老了,生活才會過得有尊嚴;才會過得快樂。

資料來源:互聯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