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因為沒有辦法被滿足一定的需求而大哭大鬧,甚至亂發脾氣時,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和希望孩子可以快快學會情緒管理,但一些研究顯示,家長可能在這方面對孩子有著過高的期望哦!

Image result for crying kid
其實孩子情緒管理不如成年人般成熟是很正常的,但很多成年人依然會用成年人的視角去分析小孩的行爲,認為傷心的時候不一定要哭,生氣的時候不一定要擺出一張黑臉。可小孩的人生經歷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成年人般的熟練啊~ 我們又怎麽能以幾十年經歷換來的能力去要求才幾歲的孩子也做到一樣的事情?是不是有些不切實際了呢?根據美國華盛頓的非營利親子研究組織Zero To Three於2016年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

– 24%的父母相信一歲以下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應擁有不亂發脾氣等的能力。

– 42%的父母相信孩子2歲時胡擁有自我情緒控制能力。

– 56%的父母相信3歲以下的孩子就擁有自能力做到我情緒管理或行為控制,避開所有被禁止的事情。

– 36%的父母相信孩子在2歲前就有了這項能力。

– 43%的父母認為孩子在2歲前就會懂得「分享」的能力。

如果你也贊同以上任何一項,小編必須說,非常抱歉,事實並非如此~

Image result for crying kid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緒管理最早也會在3歲半或4歲時才開始發展,但僅僅是發展;而孩子在大約3至4歲時才會開始有意願去與人分享事物。要是家長對孩子有這種「過早情緒管理能力」的期望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日後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心中的情緒,也有可能對情緒的認知變得偏離。很多人就是因為小時候一直被命令說「不能哭!」,於是長大後即便心裡覺得悶悶的,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麽為當下的情緒做出反應,甚至不懂得如何把心裡的情緒發洩出來。

Zero To Three的執行董事马修梅尔梅德提醒家長孩子在幼年期間時需要的是教導,不是懲罰。另外,家長應該不過分奢望孩子過早擁有多重能力,包括情緒管理能力。

圖案/資料來源:互聯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