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舊港產片裡,通常飾演性格叛逆或壞角色都會有紋身,導致很多人都對身上有紋身的人有偏見。隨著時間的改變,人們對紋身的想法也已革風易俗,尤其很多年輕人更認為紋身是「酷」或「潮流」的象徵。雖然年輕一輩的想法是如此,可是很多家長仍然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身體上留下無法抹去的痕跡,鮮少有家長對此保持著開放的態度。

紋身,并不是什麼新奇的玩潮流,而是一種在千年前就開發了的歷史文化與藝術遺產。在1991年,考古學家更在茨塔爾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裡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而他全身上下共有61個紋身,大部分都紋在腳上。考古學家也曾在新疆找到多具身上有紋身的木乃伊,在中國歷史記載中,擁有紋身的人多數是罪人,主要讓別人對有紋身的人保有戒心。

Image result for tattoos on mummy

紋身對健康有影響嗎?

紋身是用針把顏色刺到皮膚上,還是會有一定的風險,比如皮膚敏感、皮膚感染等等。若紋身工具使用後沒有清理乾净及消毒,還會導致感染引發其他血源性疾病、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等。

Related image

孩子想紋身,家長該怎麼做?

其實面對所有事情,家長都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但孩子可能年少輕狂,很多決定都只是一時衝動,因此家長應該與孩子深入地溝通,一旦紋了就回不了頭。切記,家長也需要避免自己情緒高昂,未了解背後意義的情況之下就去反駁。

Related image

第一步:了解孩子紋身的理由:

根據美國紐約公眾調查公司Harris Insights & Analytics的調查結果,年輕人紋身的理由包括:覺得性感(33%);覺得能增加自己的吸引力(32%);擁有一種叛逆的感覺(27%);精神上的意義(20%);有種聰明的感覺(13%);認為更容易被雇用(10%)和健康的緣故(9%)。

要是家長發現孩子純粹因為性感、吸引力等等外貌性的原因才決定去紋身,家長就要注意了!這時,家長應去了解孩子心態的根底,明白孩子為什麼心理上覺得自己有這些必要。好比男孩想要透過紋身去擁有社會對「男子氣概」的刻板印象和定義的話,家長也需要孩子明白他們近期的生活,是否遇上了校園欺凌等等。

如果孩子是因為一些精神上的意義才想紋身的話,家長就要去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並且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被任何不法之人操控著自己。如果可以的話,不妨建議孩子用其他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Image result for chinese hong kong tattoo

第二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顧慮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在擔心什麼,讓他們知道紋身的風險、過程、需要注意的事情,或許還會因此面對異樣的眼光。Cora C. Breuner曾於2014年執導過一項有關研究,研究結果顯示2700人當中有76%的人因為紋身而沒有在工作面試後被入取;而有39%的雇主認為有紋身的人態度較不好。

簡單來說,家長就是要了解孩子想紋身的原因,還有促成這些原因的緣故。當家長了解了孩子的紋身寓意和想紋身的原因之後才能確定是否有那個必要去引導他們。 家長和孩子進行了深入的對話,並一起分析了紋身的好處、壞處和可能需要面對的問題後,剩下的就讓孩子決定吧!這樣不強制性地去了解可以讓孩子在往後面對更多困難的問題時自動地找家長討論和分析問題。

圖案/資料來源:互聯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